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知识 »
林州市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调查分析
林州市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调查分析
发布日期:2020-10-29
林州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总面积204 600 hm2,其中山坡、丘陵占86%;耕地51133. 33
hm2,盛产小麦、玉米、谷子、甘薯、水稻、大豆、花生、棉花、油菜等。常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3 366. 67 hm2.其中夏粮面积32
666. 67 hm2,秋粮41000 hm2,经济作物面积10133. 33
hm2,秸秆产量相当丰富。然而,由于农作物秸秆利用途径的狭窄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相对滞后,导致大量秸秆被丢弃,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因此,了解林州市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利用现状,探讨其特点和存在问题,对于林州市及与其相似的丘陵地区节约资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调查地区的基本情况
林州市属于丘陵地区,是小麦主产区,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以及少量的花生、甘薯、棉花、油菜、大豆等。林州市借助红旗渠的灌溉优势,待春季作物小麦等收获后复种玉米等其他秋季作物,因此调查的数据时段选取2008年春季作物(小麦等)和2007年秋季作物(玉米、大豆等)的秸秆产生量。
采用抽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从林州市城郊乡与临淇镇2个乡镇中各选择2个距离较远的行政村,分别是:城郊乡付水洼村、刘家街村;临淇镇后坡村、小岭村,每个行政村选择100户进行实地入户调查。
调查方式采用问卷形式,调查内容包括农户家庭人口、耕地面积、作物种类、种植面积、秸秆去向,共填写调查问卷430份,提取有效问卷400份。
2、林州市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利用现状
2.1林州市农作物秸秆资源去向的总体现状
通过实地抽样人户调查和对调查问卷的汇总分析,大体反映了林州市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去向及利用情况,其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分析如下(表1)。
从抽样调查中发现,林州市农作物秸秆主要是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其中,玉米秸秆产量934 390kg,占总调查秸秆产量的69.
78%,小麦秸秆产量383 054 kg,占总调查秸秆产量的28.
61%;花生、棉花、油菜、甘薯等作物秸秆产量相对较少,约占到调查秸秆总量的1.61%。因此,提高林州市农作物秸秆的利用效率的主要方式应该调节玉米、小麦秸秆的高效利用方式的去向比例和提高现有利用方式的利用效率。
从表1可以看出,农作物秸秆中还田的比例最大,直接还田和堆肥2项约占秸秆调查总量的81%;其次是丢弃,约为10%,用作饲料的包括青贮、氢化、直饲约占调查秸秆总量的5%;另外用作燃料和工业原料的约占4%,其他还有极少量被焚烧。
2.2各抽样行政村主要农作物秸秆利用的具体特点
林州市各个调查村由于其距离市区的远近程度不同、耕地状况不同、利用秸秆的企业发展状况不同以及当地村组织的引导政策不同,其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利用状况也存在很大的偏差(表2)。
临淇镇位于林州市的南部,种植作物主要是小麦和玉米。后坡村由于附近村造纸厂和养牛户较多,秸秆还田比例相对较低,有近18%的秸秆资源用作了饲料,11%的用作了工业原料,主要是造纸。还田比例为64%,主要是直接还田,堆肥所占总还田的比例不足10%。小岭村由于利用农作物秸秆的企业辐射不到这里,并且没有喂养牛羊的习惯,所以有近97%的农作物秸秆被直接还田。另外还有近2%的被丢弃,主要是部分小地块种植的棉花和花生的秸秆,原因在于秸秆的数量较少并且没有收购相关秸秆的企业。
城郊乡种植作物主要也是小麦和玉米,它位于林州市区的周边,离发展较好的市区较近,以搞副业为主。刘家街村农作物秸秆有近70%还田,养殖业相对发达,但是也只有3%的农作物秸秆得到利用,由于地块相对分散、种植作物种类相对较多、秸秆资源利用途径狭窄和人们的认识不足等原因,有近26%的农作物秸秆被丢弃。付水洼村土地肥沃,地块分散程度不太严重,比较利于农业机械作业,所以有87%的秸秆资源被还田,但是丢弃现象依然严重,占村秸秆资源去向比例的12%。
总结以上情况,林州市秸秆资源利用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1)秸秆资源总体去向中还田比例都比较高,随着《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的深入落实,焚烧现象几乎没有,绝大部分农作物秸秆资源得到利用,但是利用方式单一,效率不高,农作物秸秆可以经过秸秆颗粒机、秸秆压块机压制成生物质颗粒燃料或者饲料,这样做不仅可以做到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避免焚烧,而且还可以增加老百姓的收入,何乐而不为呢。
2)越是靠近市区的经济发达的地区农作物种植的积极性越低,秸秆资源有效利用的比例越低,农作物秸秆丢弃现象越严重。
3)地块较小、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种植作物种类繁多的地区秸秆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土地肥沃、地块较大、种植作物种类相对单一、便于农业机械作业的地区农作物秸秆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的比例相对较高。
4)有养殖业和相关农作物秸秆利用企业辐射带动的地区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效率相对较高;农作物秸秆资源不能就地转化的地区利用效率较低。
3、林州市农作物秸秆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农作物秸秆资源大量浪费,被丢弃情况较严重
调查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去向比例中,被丢弃总量达141003
kg(表2),占调查秸秆总去向比例的10%左右。其中,城郊乡刘家街村有26%被直接丢弃,付水洼村12%被直接丢弃,其他2个村至少也有1%的秸秆资源被丢弃。在被丢弃的秸秆中,一部分是小地块的玉米秸秆,其余大部分是棉花、油菜、花生和豆类的秸秆,农民普遍反映把这些秸秆卖掉存在问题比较大,要么是收购价太低,要么是根本没有人收购。大量丢弃的秸秆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3.2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方式单一,效率太低
从表1中也可以看出,调查的农作物秸秆资源中约有79%被直接还田,约5%左右用作饲料,虽然这些农作物秸秆得到了有效的利用,但是利用率太低,并且秋季玉米秸秆产量较大,一旦粉碎不够细或者翻压得过浅都可能造成下季作物减产。对于秸秆资源高效利用的新技术在这里应用很少,像固化气化、氨化、秸秆养菇技术、秸秆压缩成型新技术和装备以及秸秆饲料制作技术在林州的农村调查中几乎没有发现。
3.3部分农作物秸秆利用技术不成熟,推广存在一定障碍
在调查中发现,一些新型的农作物秸秆利用技术不成熟,实用性较差,在农村地区推广中存在一定的障碍。如农作物秸秆在作为沼气池原料的利用中,农民普遍反映农作物秸秆转化为沼气的出气率较低,产生大量沼渣,导致沼气管道堵塞。沼气原料多使用粪便,粪便便宜且出气率高,不阻塞管道,且草料比秸秆效果好。另外,农作物秸秆青贮作饲料虽然营养价值高,但需要一定的技术,并且对农作物秸秆的质量也有一定的要求,所以这些利用技术在农村仍需推广普及。
3.4农作物秸秆资源分散,不利于资源化技术的推广
林州市地处丘陵地区,户均耕地较少,且地块分散不平整,导致农作物秸秆资源分散,难以产生规模效应,所以利用技术也十分简单。一些新型的作物秸秆利用技术需要的秸秆数量很大,如秸秆固化气化,这种利用技术只有秸秆使用量达到相当规模后才能产生经济效益,而这个数量仅靠少数农户很难达到,并且,农作物秸秆收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因此,如何做好农作物秸秆的收集、集中工作,也是农作物秸秆资源化技术面临的问题。
4、思考与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减少秸秆资源大量丢弃浪费现象。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采取的技术、经济、行政措施和“堵”、“疏”相结合的方法,把鼓励农作物秸秆利用企业发展和引导农民让农作物秸秆流向更有价值的途径相结合,同时加强领导,搞好协调,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效。
2)引进经济发达地区的成熟的秸秆利用技术,寻找农作物秸秆资源去向多元化的途径,提高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效率。
在还田方面,可以引进秸秆生物反应堆工程技术,经过特殊工艺和科学配比,将秸秆经粉碎酶化、配料、混料、造粒等工序后,制成秸秆复合肥,然后还田,减少农作物秸秆资源单一直接还田的比例,提高秸秆资源利用效率。
在饲料方面,可以参考其他地区合理的加工调制方法,如颗粒化、青贮、氨化和生物处理等方法,提高秸秆的采食量、适口性和消化率,将秸秆作为草食家畜的主要粗饲料来替代部分精饲料,发展节粮型的畜牧业。
在工业原料方面,相关部门鼓励引进秸秆资源利用效率高的工业企业,特别是有秸秆制酒精技术、秸秆皮壳制取淀粉技术、草袋编织技术、一次性可降解餐具生产技术等相关方面的企业,提高秸秆资源作为工业原料方面的去向比例。
在秸秆资源作为燃料利用方面,参考引进其他地方固化、气化方面利用的成功经验,减少秸秆资源直燃方面的去向比例,提高作为燃料的利用效率。
3)积极鼓励发展农业合作社,借助农业合作社的力量,有效集中相对分散的农作物秸秆资源,解决农作物秸秆资源分散不利于资源化的缺点。转载请注明:河南省同创新能源秸秆压块机
上一篇:
如何提高秸秆压块饲料的质量
上一篇:
环模制粒机制粒工艺研究与控制系统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